找到相关内容317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唯识学与现象学中的“自身意识”与“自我意识”问题

    又认为,“〔末那〕这种意识作用,主要是思量,从无始以来它时时刻刻一分钟也不间断地(第六意识在熟睡时就间断)执着第八根本意识的‘见分’(内心的主观作用部分)为内自我。同时当它思量我的时候,还有四种烦恼...

    倪梁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02646601.html
  • 一行禅师著:观照的奇迹 (1)

    这股「清新」。  今晚有位访客到临。我把剩下的苹果汁倒满一杯,放在静坐室的桌子上。这时苏已经熟睡,我邀请我的朋友非常安静地坐著,正如那杆苹果汁。  愈急著让自己平静,就会变得愈加不安  我们大约坐了...

    一行禅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4547602.html
  • 一行禅师著:观照的奇迹 (2)

    自己看见它;它就在你心中,而不是在我的舞蹈里。  请坐到熟睡的孩子身边吧,仔细瞧瞧那孩子:或走进你的院子,坐在苹果树下;或到厨房为自己泡一杯茶。不论做什么,请保持全然地觉知、全然地专注,切莫在恍惚之中...

    一行禅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4547603.html
  • 西行法师著:哼哈一如说(2)

    一只青蛙合掌死在那里!”愚随兴至,见有人已放念佛机在蛙侧。此蛙亦有意思,头朝西方,脚伸北方,面对舍利宝塔,双手合掌,五指显然,并像熟睡,全身伸直,无一点苦相。有很多蚂蚁穿梭左右,竟然不曾感觉这一顿大肥...

    西行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81447635.html
  • 约翰·布洛菲尔德著:西藏佛教密宗(2)

    训海: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战胜、变高贵和让步。  如果大家可以非常安全地行事的话,那么“战胜”则最为理想。简单地向一种欲想让步而不根除之将引起心理上的严重混乱。隐藏在床底下的一条眼镜蛇同样也会妨碍一个熟睡...

    约翰·布洛菲尔德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83847697.html
  • 释见一著:汉月法藏之禅法研究(1)

    宗至於陵夷者,非学者之罪,乃师之罪也。”《嘉》册23,页706中。  [47]同上,卷25,〈题华严纲要〉云:“方天下禅学之弊极矣!以饱食熟睡,游谈无根为事。....”《嘉》册23,页698上。  页...

    释见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5847885.html
  • 宗萨蒋杨钦哲仁波切著:近乎佛教徒(3)

    该考虑认真地追随他。  出离中的丰富  然而,作为悉达多的追随者,不必要模仿他的每个行为----你不需要趁太太熟睡时出走。很多人认为佛教和抛家弃子,离开工作,隐遁山林是同义字。导致这种禁欲生活形象的...

    宗萨蒋杨钦哲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0647904.html
  • 僧史家惠洪与其“禅教合一”观(上)

    弊极矣!以饱食熟睡, 游谈无根为事。 ......  (注六七)。又说:  丛林法道之坏,无如今日之盛。非特学者之罪。实为师之罪也  。学者方蒙然无知,而反诫之曰:安用多知,但饱食默坐,虽  若甚要,...

    黄启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13148099.html
  • 唐湘山宗慧禅师〈牧牛歌〉析论

    阿童。浅缘间深红,景物融融,歇肩稳坐意忘工。忆昔劳心空费力,露地全供。  七、任运。绿杨芳草边,任运天然,饥来大嚼渴吞泉。踏转溪山随处乐,在在逢源。横卧万峰前,景物幽闲,山童熟睡不知年。抛置鞭绳无挂碍,...横卧万峰前,景物幽闲,山童熟睡不知年。抛置鞭绳无挂碍,好个灵坚。  右任运  物我两形忘,月印沧浪,白云影里白牛行。牛本无心云自静,彼此相当。  交对露堂堂,何用商量,山童不复著提防。云月人牛俱自在,...

    蔡荣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14048118.html
  • 天然函昰禅师的悟道因缘及其禅教并重的宗趣观

    禅师六岁时“一日觉身若陨虚,来无所从,大哭还家,熟睡乃已。如是者两度”。[21]“觉身若陨虚,来无所从”谓生命似从无而有,其中亦蕴涵了死无所往之意。虽然在佛学看来这种对生死的见地为断灭见,而非正见,但...

    冯焕珍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20148168.html